記憶中的美味,令人永遠難忘。我的食友林廷機,原本是大學同學,在金門服兵役時,擔任洋山排排長,守護金沙水庫及其大門,由於營部在山外,便經常到那裡,變成其生活圈,而常吃的館子,就是「味全餐廳」。這次金門食旅,提及最想品嚐的,當然就是「味全」了,可惜它已不復在,經多方打探之後,才知當日的廚娘,現則是「好口味」的老闆娘,歷經多方淬煉,功力更上層樓,絕對是「好口味」。

據《金門縣志‧觀光志》的記載,位於金湖鎮市港路的「好口味海鮮館」,其拿手菜有「清蒸鮮魚」、「糖醋肉」、「紅燒蝦」、「蔭醬蚵」、「紫菜海蚵湯」、「辣子雞」、「焗爆螺肉」等多種。林乃我卅年以上的食友,他到底愛吃哪些菜?很引起我的好奇。幸而「好口味」依舊在山外,且在原址的對面,店面雖擴大了,但在味道方面,仍然有口皆碑,今日欣然試味,心滿意足依舊,不吝給它個讚。

老闆娘的廚齡,將近四十年了。先在「大同飯店」學藝,續在「味全餐廳」、「阿芬海產店」、「泰成餐館」掌杓,終能集各家之長,並達到一以貫之。近十餘年來,我至少在復國墩的「阿芬海產店」,品嚐了三次以上,有些海鮮料理,在滋味上,有互通處,或許即是如此。

當天煙雨迷濛,第一道的「海鮮粥」,料實而滿,味清而雋,乃「貓粥」的豪華版,食來暖胃溫腸,十分暢快舒服。唯此與後來的「海蚵麵線」,在用料稍有重複,但後者突出海蚵,鮮味別具一格,兩者號稱「雙璧」,皆能深得我心。

嚐了幾道逸品,都以獨到之處。以前吃過的,有千佛手、虎螺、沙蟲及花蛤,而頭回在金門吃的,別有石鱉、海鋼盔,一次能吃個夠,也算是奇遇了。妙的是都下酒,尤其是高粱酒,邊剝殼邊品味,亦可直接送口,真是不亦快哉!

今天的千佛手甚肥,輕剝其厚皮,鮮肉白而潤,輕抿嫩有漿;花蛤個不小,全然是清炒,偶有九層塔,能共呈佳味,甘甜且馨逸,別名「塔香沙中仙」;「五味虎螺」亦美,以牙籤挑出肉來,不蘸佐料而味全;沙蟲炒得好,與他家不同,能五色爭輝,配料呈絲狀,主料爽帶脆,吃得很快活;海鋼盔也挺不錯,但炒石鱉最下酒,用韭菜花、豬肉絲及九層塔同炒,而配料之滋味,並不在主料之下,堪稱相輔相成。

店家以「鹽焗雞」見長,但「白斬雞」亦夠水準,雞的本質佳,浸的功夫好,皮爽肉白嫩,擺盤也漂亮,滿滿置盤內,卻從容不迫,雞頭且昂揚,吃到笑顏開。

魚亦為賞味所在。用的是嘉臘魚,本名叫做真鯛,中國沿海均產,台灣海峽及渤海,都有頂級魚貨,其體色呈淡紅,馳名大江南北,但民間習慣上,山東稱加吉魚,福建稱加力魚,並將青黑色的黑鯛,以及黃色的黃鯛,均以嘉臘魚視之。它妙在骨少肉豐,肉質細密軟滑,潔白鮮美少腥,常用於清蒸、乾燒、清燉,也可以煎、烤、溜成菜。大體而言,以前三者最佳,可以突出食材的色澤及豐腴。且因形體豐滿,同時大小適中,每以整尾上席,成為筵席主菜。「好口味」的清蒸魚,其妙為腴滑適口,鮮美異常;而乾煎魚亦精彩,肉細緻帶馨香,用此尤物下酒,好到無以復加。

老闆娘紅燒的「鴻運豬腳」,一直為食客所稱道,皮紫紅而光滑,入口Q彈腴美,肉則細滑帶嫩,今番加入芋頭,芋酥糯又香濃,頗能相得益彰。

吃畢清爽滑口的炒絲瓜後,終結者為「高粱酸白菜白肉鍋」,酸白菜為金門特產,將結球大白菜和高粱酒糟二者,結合醃製而成,極具風味,不需高湯底,即可烹調出甘美的湯頭,且可解烈酒。我們大口喝酒,且大口飲湯,渾不知今夕何夕,但覺滿口好味道,其環境了繞於唇齒間,則久久未見消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朱振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